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简叔蔡先生 元 · 朱希晦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举世纷谗舌,锋芒不可干。
驱车嗤阮籍,学易慕丁宽
试问黄河险,何如蜀道难。
太平无补报,只有寸心丹。
丁夔州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夔子遥遥古信州,向来怀玉得贤侯。
江湖烟树开方面,巴峡楼台占上头。
掌握机权因世故,心思隐膜为民忧。
儒家共仰丁宽易,老手官还侍冕旒。
述庵廷尉郑学斋丁小山湖州戊戌 清 · 翁方纲
 押霁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六
侍亲归有期,获十倍登第。
卷书喜欲狂,不挥友朋涕。
无地可饯君,惟此斋轩砌。
瓣香郑之徒,经训脉所系。
往者东原子,作记豁蒙蔽。
初读恨其涩,终焉克袪滞。
吾道有箴规,情性必调剂。
奈何起抨击,同异烦深挤。
朱翁考经义,浩博谁津逮。
顾于序跋尾,多删月时岁。
来者何以考,祖述凭谁计。
吾子慨正之,欲遍徵书契。
编辑著录家,尽谱其年世。
下逮史子集,通访史表例。
愿子早成此,毋徒始愿锐。
又须专所营,勿泛为游艺。
此去气正豪,优暇足以励。
改岁又来游,不得户长闭。
昨订郑易注,一审宫变簭。
马西卢复东,吾徒驾奚税唐史承节郑司农碑》:「卢植东回,马融西去。」)
坐有程翰林,梦把毛郑襼。
岂独丁将军,翩翩易东裔。
传易之家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金氏文集》卷下
商瞿受《易》于仲尼
仲尼卒,商瞿授楚馯臂子弓(一云子弘。)
子弓江东桥子庸(一云鲁桥庇子庸。)子庸授燕周竖子家(一云周丑子家。),子家授淳于光羽子乘(一云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及秦焚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得不焚,故传授不绝。
汉兴田何东武王同子中(读曰仲。)洛阳周王孙、丁宽子襄、齐服光四人焉,皆著《易传丁宽作《易说》八篇,三万言,训诂举大义而已。王、、服皆作《易传》二篇。)》。
周王孙授魏蔡公(蔡公《易传》二篇。)王同授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衡胡临淄主父偃菑川杨何叔元叔元《易传》二篇。
叔元传燕韩婴河内司马谈、太中大夫京房(非焦延寿弟子京房也。)
丁宽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然周王孙师田何之学也。
授同郡田王孙王孙授沛施雠子卿(一云长卿。)兰陵孟喜长卿琅琊梁丘贺长翁
繇是有施、孟、梁丘之学焉(施、孟、梁丘氏章句各二篇。)
施氏授河内张禹子文琅琊鲁伯
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
鲁伯泰山毛莫如少路琅琊邴丹曼容
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氏则改师法,以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得自师田生,而同门梁丘贺證明之,且非田生之法也。
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况,由是孟家有瞿牧、白生之学。
梁丘氏者,始受大中大夫京房《易》,出为齐郡太守,后更事田王孙
然则京房、田王孙,皆田何家法也。
汉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
年老,授于子临。
临始从父学,亦尝事施雠,后卒行京房法。
五鹿充宗君孟君孟《略说》三篇。)君孟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郡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繇是梁丘家有士孙、邓、衡之学。
今《子夏传》即邓子夏,盖出于梁丘家也。
其后有京房《易字君明东郡顿丘人,非太中大夫京房也。)》。
房始授业梁焦赣延寿
云常从孟喜问《易》,会喜卒,房以延寿《易》即孟氏学,时孟氏门人翟牧、白生皆曰非孟氏法也。
房后以灾异得幸。
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博士,由是有京氏之学焉。
又其后有东莱费氏《易名直字长翁。)》,其学无章句,本以古字,号古文《易》。
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
琅琊王平仲,由是世传费氏之学。
又沛人高相,与费公同时,亦无章句,自言出于丁将军传授子康兰陵毋将永,由是有高氏之学焉。
汉宣帝时,孟、梁丘皆立博士
至元帝世,立氏《易》。
惟费、高二家,未得列于学官
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意略同,惟氏为异。
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受其学者,未盛于世。
梁丘贺以卜筮得幸宣帝,及至显官,故学者宗焉。
其后五鹿充宗贵幸,善梁丘《易》,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辨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施雠之门人张禹以经术为成帝师,位丞相,封侯,成就弟子尤著者彭宣、戴崇,皆至公卿。
故施氏、梁丘之学尤盛于当世。
以至孟氏、京氏弟子俱为博士,故二家之学亦行焉。
高相子康王莽所杀,故学者衰废,而费氏独行古文《易》,然而未得立者,盖亦不幸者矣。
其后东汉诸儒,习施氏者,则有沛戴崇子宾陈留刘昆威公洎子轶君文
习孟氏者,则有南阳(音圭)丹子玉中山阳鸿孟孙(鲑,胡佳反,又苦圭反。一作鲑,胡瓦反者,非。)广汉任安定祖
习梁丘氏者,则代郡范升辨卿,京兆杨政子行(一云范升杨政皆传孟氏《易》者,非。)颍川张兴君上洎子鲂;
张兴最知名,为梁丘家宗,弟子自远方至者,著录且万人焉。
习京氏者,则汝南戴凭次仲南阳魏满叔牙济阴孙期中彧惟高氏之学无传焉。
建武中,陈元长孙、郑众仲师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荀爽亦为之传,自是费氏而诸家之学衰矣。
陈、荀、马皆当世大儒,故费氏之学益盛,今辅嗣之学盖出于费氏古文《易》也。
再原汉之言《易》者,一出于田何
其传者,若周王孙、王同、杨何、大中大夫京房、丁宽、田王孙,皆本师法。
然当高、惠、文、景之时,学其未也。
至宣、元间,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及高相之学,多以阴阳灾异为说。
惟费氏本以古字,号古文《易》,以《彖》、《象》、《文言》讲说上下经,为有本末;
又校之诸家,独与中古文《易》同。
流及马、郑等家,其学遂盛。
辅嗣,天启其衷,而入圣门之奥。
考其渊源,虽本于马、郑之学,然其流溥博,出于诸家远矣。
噫!
《易》之大原,皎若白日,函光于牺,旭于文,迄我圣师,而后正中焉。
昳于秦,薄蚀于汉,诸家之说棼焉,而圣道微矣。
辅嗣特起,斥去异端,天人之道,俄然而明。
然犹时若氛翳,未能廓然,若将有以待焉尔。
在其贤者,心圣人之心,犹得观望其光景者哉!
蒙求 后晋 · 李瀚
四言诗
引用典故:郭奕心醉 望尘 安世三箧 斑衣 鲍靓记井 扁鹊起虢 鳖灵王蜀 伯成辞耕 不占陨车 蔡伦造纸 蔡顺分椹 蔡裔殒盗 曹参趣装 长孺国器 陈群戚容 陈寔遗盗 陈泰挂壁 陈遗饭感 程邈隶书 充国自赞 仇览栖鹰 毛子白龟 郭丹约关 王俭坠车 赵温雄飞 崔烈铜臭 带经 戴封积薪 戴逵破琴 澹台毁璧 邓艾大志 丁公遽戮 丁宽易东 丁兰刻木 东平为善 董奉活燮 董永自卖 杜后生齿 杜林駮尧 杜预建桥 端康相代 端木辞金 郭文游山 恶来多力 二鲍纠慝 樊哙排闼 泛毓字孤 冯衍归里 甘宁奢侈 左慈掷杯 葛丰刺举 公超 龚胜不屈 广汉钩距 苟弟转酷 谷永笔札 顾荣锡炙 杨仆移关 广德从桥 郭贺露冕 郭槐自屈 郭巨将坑 寿王议鼎 何武去思 何晏神伏 和峤专车 贺循儒宗 弘羊心计 弘治凝脂 胡广朴阙 晋武伤指 华歆忤旨 淮南食时 桓谭非谶 桓温奇骨 黄琬对日 黄宪万顷 黄寻飞钱 会稽霞举 张良烧栈 宋宗鸡窗 汲黯开仓 季圭士首 季彦领袖 季野阳秋 纪昌贯虱 纪信诈帝 祭遵布被 蓟训历家 贾氏如皋 贾诩非次 江逌爇鸡 姜诗跃鲤 将闾仰天 诘汾兴魏 晋宣狼顾 京房推律 井春五经 敬姜犹绩 君章拒猎 孔伋缊袍 孔翊绝书 田横感歌 原宪桑枢 李充四部 李恂清约 郦寄卖友 郦生长揖 梁竦庙食 梁习治最 亮陟隔坐 临江折轴 陵母伏剑 灵王出髭 灵运曲笠 一钱 刘昆反火 刘驎高率 刘惔倾酿 刘玄刮席 刘桢平视 刘整交质 龙逢板出 卢植音钟 陆抗尝药 陆玩无人 罗友默记 落下历数 马安四至 马后大练 毛玠公方 蒙恬制笔 孟阳掷瓦 糜竺收资 祢衡一鹗 闵损衣单 宁成乳虎 牛祸 庞俭凿井 裴楷清通 裴頠谈薮 齐景驷千 王濛市帽 千秋小车 秦宓论天 秦彭攀辕 仲容青云 黥布开关 三冬 三王尹京 商受斮涉 叔敖阴德 申嘉私谒 盛吉垂泣 盛彦感螬 石庆数马 时苗留犊 史鱼黜殡 史籀大篆 士衡患多 庶女振风 司马称好 宋弘不谐 宋女愈谨 苏韶鬼灵 宿瘤采桑 孙宝自劾 孙晨藁席 孙绰才冠 孙敬闭户 孙寿折腰 太叔辨洽 嬉戏冠沐猿 陶侃酒限 田骈天口 田文比饭 田豫俭素 王霸冰合 王褒柏惨 王承鱼盗 王充阅市 王导公忠 王敦倾室 王览友弟 王凌呼庙 王戎简要 王商止讹 王述忿狷 王思怒蝇 王忳绣被 王祥守奈 王修辍社 王阳囊衣 王允千里 卫瓘抚床 文宝缉柳 文伯羞鳖 息躬历诋 孝伯痛饮 辛毗引裾 须贾擢发 许慎无双 许询胜具 殷师牛斗 真长望月 荀粲惑溺 颜叔秉烛 严母埽墓 彦国吐屑 晏御扬扬 伊籍一拜 义纵攻剽 翼奉观性 阴方祀灶 隐之感邻 应奉五行 应璩三入 优旃滑稽 虞延剋期 袁盎却座 袁耽俊迈 彦伦鹤怨 凿齿尺牍 翟璜直言 张堪折辕 张昭塞门 赵伦鹠怪 赵孟疵面 赵禹廉倨 郑众不拜 挚仲辞翰 仲文照镜 仲宣独步 周侯山嶷 周嵩狼抗 周兄无慧 周阳暴虐 周镇漏船 朱博乌集 主诺 子罕辞宝 子囊城郢 祖约好财 左思十稔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王导公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
郗超髯参王珣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
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朱博乌集,萧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郤诜一枝,戴冯重席
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
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
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
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玉。
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陈雷胶漆
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母伏剑,轲亲断机。
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
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
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駮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鲁般云梯。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彊项,翟璜直言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暨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浚悬刀,丁固生松。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
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
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
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秦彭攀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
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
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
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宿瘤采,漆室忧葵。
韦贤满籯,夏侯拾芥。
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
文宝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
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宁戚叩角。
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
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珠结绶,王贡弹冠。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
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
魏勃埽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
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于陵辞聘
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
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
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
虞延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锄麑触槐。
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
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
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
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
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
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
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
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
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
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
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孙晨槁席,原宪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
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借一,何武去思
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相代隔坐
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
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遗巾帼,备失匕箸
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
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
孔融坐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
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
虞𩦎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
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稚圭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真长望月
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萧史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
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
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
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
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
周勃织薄(一作畚非)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
楚昭萍实,束皙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刘宠一钱廉范五裤。
泛毓字孤郗鉴吐哺。
苟弟转酷严母埽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
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愈谨敬姜犹绩
鲍照篇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
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河洛篇督学滕公夜邀斋中谈道命 明 · 胡应麟
茫茫太始谁开辟,耿耿元精贯三极。
自从河洛生图书,中华首肇文明迹。
羲皇手抉天地心,罗列八卦标乾坤。
轩农尧舜复继出,垂衣万古开人文。
夏商体格多浑噩,遗风未散鸿蒙朴。
成周一代首尚文,纬地经天传制作。
纷纷侯国隳王纲,宣尼崛起称素王。
七十二表擅灵异,骖逐五帝驰三皇。
神游岱宗梁父,下瞰日月相吞吐。
三千弟子咸抠趋,从此儒冠盛东鲁。
穷年赞易评羲周,诗书礼乐勤删脩。
至今大盗屏不发,凛凛鈇钺严春秋。
渊舆资禀实玄奥,独冠诸生闻至道。
惟时游夏得精华,散入南方布文教。
游梁崛起孟氏贤,乘车列鼎何翩翩。
公孙万章不足数,岩岩气象谁其传。
荀卿议论本该博,时乖废死兰陵郭。
后来蜀国空草玄,白首苍黄坠高阁。
河汾自是王佐才,曳裾献策窥蓬莱。
昌黎夙负斗山望,路途二鸟重低徊。
千年至道转寥落,重见周程起濂洛。
紫阳之巅异人出,一扫蓁芜继绝学。
我明设教崇成均,十三学政分儒臣。
七经训诂行海宇,彷佛云汉垂星辰。
关中江右两督学,景明献吉真间作。
才名气节天下传,渺渺斯文未有托。
武夷之山何嶙峋,丹梯百尺连高旻。
我师笃生任斯道,挽回一发伸千钧。
周情孔思实天纵,玉质金相本梁栋。
年少亲承明主知,时来却为苍生用。
三吴才士集如云,帝遣真儒下汉庭。
伏生晁错岂知道,丁宽孟喜空谈经。
一麾暂驻吴山麓,已见清风走南服。
坐席江声走具区,褰帷海色明天目。
鲁国生徒遍品题,当筵彩笔飘虹霓。
漫拟真人过函谷,共看夫子在关西
王良造父本精识,雷焕张华渺难及。
台上俄看万马空,狱中解使双龙出。
麟符绣钺行高秋,追步琬琰披琳球。
纵横礼乐三千士,缥缈弦歌十二州。
弦歌礼乐连薇省,片善微长劳接引。
百川齐赴沧海流,抔土同登太行岭。
泗水尼山迹未湮,升堂入室多奇珍。
西施尚作浣纱女,和氐犹为抱璞人。
马卿自昔工铅椠,终军意气空凌乱。
照乘连城世所希,夜光明月谁能辨。
葱葱紫气绕三台,遥见徵书落上台。
更闻黄阁收桃李,会看青衿出草莱。
孝经老子注易传议 唐 · 刘子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四
谨按今俗所传孝经。题曰郑氏注。
爰在近古。皆云郑注即康成
魏晋之朝。无有此说。
江左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帝太元元年
再聚偫臣。共论经义。
有荀茂祖者。撰集孝经诸说。
始以郑氏为宗。自齐梁以来。
多有异论。陆澄以为非元所注。
请不藏于秘省王俭不依其请。
遂得见传于时。魏齐则立于学官
著在律令。盖由肤俗无识。
故致斯讹舛。然则孝经非元所注。
其验十有二条。据郑君自序云。
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
党锢事解。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
袁谭所逼。来至元城
乃注周易。都无注孝经之文。
其验一也。郑君卒后。
其弟子追论师注所述。及应对时人。
谓之郑志。其言郑所注者。
唯有毛诗三礼尚书周易。都不言孝经。
其验二也。又郑志目录记郑之所注。
五经之外。有中候书传七政论乾象历六艺论毛诗谱荅临硕难礼駮许慎异义发墨守针膏肓及荅甄子然等书。
寸纸片言。莫不悉载。
若有孝经之注。无容匿而不言。
其验三也。郑之弟子。
分授门徒。各述师言。
更相问荅。编录其语。
谓之郑记。唯载诗书礼易论语。
其言不及孝经。其验四也。
赵商郑先生碑铭。具称诸所注笺駮论。
亦不言注孝经。晋中经簿周易尚书尚书中候尚书大传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凡九书。
皆云郑氏注名元。至于孝经。
则称郑氏解。无名元二字。
其验五也。春秋纬演孔图云。
康成注三礼诗易尚书论语。其春秋孝经则有评论。
宋均诗纬序云。我先北海郑司农
是元之传业弟子也。师所注述。
无容不知。而云春秋孝经唯有评论。
非元之所注。于此特明。
其验六也。又宋均孝经纬注。
郑六艺论叙孝经云。元又为之注。
司农论如是。而无闻焉。
有义无辞。令予昏惑。
举郑之语。而云无闻。
其验七也。宋均春秋纬注云。
元为春秋孝经略说。则非注之谓。
所言元又为之注者。汎辞耳。
非事实。其序春秋亦云。
元又为之注也。宁可复责以实注春秋乎。
其验八也。后汉史书存于代者。
谢承薛莹司马彪袁山松等。其为郑元传者。
载其所注。皆无孝经。
其验九也。王肃孝经传首有司马宣王之奏云。
奉诏令诸儒注述孝经。以说为长。
若先有郑注。亦应言及。
而都不言郑。其验十也。
王肃著书。发扬郑短。
凡有小失。皆在圣證。
若孝经此注亦出郑氏。被攻击。
最应烦多。而无言。
其验十一也。魏晋朝贤。
论辨时事。郑氏诸注。
无不撮引。未有一言引孝经之注。
其验十二也。凡此證验。
易为讨覈。而代之学者。
不觉其非。乘彼谬说。
竞相推举。诸解不立学官
此注独行于代。观夫言语鄙陋。
义理乖疏。固不可以示彼后来。
传诸不朽。至古文孝经孔传。
本出孔氏壁中。语其详正。
无俟搉。而旷代亡逸。
不复流行。至隋开皇十四年
校书学士王孝逸于京市陈人处买得一本。送与著作郎王邵
以示河閒刘炫。仍令校定。
而此书更无兼本。难可凭依。
辄以所见。率意刊改。
因著古文孝经稽疑一篇。以为此书经文尽正。
传义甚美。而历代未尝置于学官
良可惜也。然则孔郑二家。
云泥致隔。今纶旨发问。
校其短长。愚谓行孔废郑。
于义为允。又今俗所行老子
河上公注。其序云。
河上公者。汉文帝时人。
草庵河曲。仍以为号。
以所注老子文帝。因冲空上天。
此乃不经之鄙言。流俗之虚语。
按汉书艺文志。注老子者有三家。
河上所释无闻焉尔。岂非注者欲神其事。
故假造其说耶。其言鄙陋。
其理乖讹。虽使才别朱紫。
粗分菽麦。亦皆嗤其过谬。
而况有识者乎。岂如王弼英才隽识。
探赜索隐。考其所注。
义旨为优。必黜河上公
王辅嗣。在于学者。
实得其宜。又按汉书艺文志。
易有十二家。而无子夏作传者。
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
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
作。然据汉书艺文志。
韩易有十二篇。丁易有八篇。
求其符会。则事殊隳刺者矣。
夫以东鲁伏膺。文学与子游齐列。
西河告老。名行将夫子连踪。
而岁越千龄。时经百代。
其所著述。沈翳不行。
岂非后来。假凭先哲。
亦犹石崇谬称阮籍。郑璞滥名周宝。
必欲行用。深以为疑。
臣窃以郑氏孝经河上公老子二书。舛讹不足流行。
孔王两家。实堪师授。
每怀此意。其愿莫从。
伏见前敕令所司详定四书得失。具状闻奏。
臣寻草议。请行王孔二书。
牒礼部讫。如将为允。
请即颁行。谨议。
沈良臣(家有宋高宗良惠堂扁) 明 · 吴宽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九
杏苑春风后,车尘带落花。
儒衣初出郭,御扁旧传家。
易许丁宽讲,诗从沈约誇。
扁舟明日路,江上暮云遮。
顾生伯谦应举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四
南国重临大比时,袖携书卷过门辞。
洛京巳受丁宽易,吴郡休云顾恺痴。
贤父设施真是政,老夫投赠不成诗。
少年云路呈高手,未论秋风折桂枝。
孝经老子注易传议 唐 · 司马贞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
议曰。今文孝经是汉河间王所得颜本。
刘向以此本参校古文。省除繁惑。
定为此一十八章。其注相承云是郑元所注。
而郑志及目录等不载其故。往贤共疑焉。
荀昶范煜以为郑注。故集解孝经。
具载此注。而其序以郑为主。
是先达博选。以此注为优。
且其注纵非郑氏所作。而义旨敷畅。
将为得所。其数处小有非稳。
实亦未爽经传。其古文二十二章。
出孔壁。先是安国作传。
缘遭巫蛊。代未之行。
荀昶集注之时。尚有孔传。
中朝遂亡其本。近儒欲崇古学。
妄作此传。假称孔氏。
辄穿凿改更。又为作闺门一章。
刘炫诡随。妄称其善。
且闺门之义。近俗之语。
宣尼之正说。按其文云。
闺门之内。具礼矣乎。
严兄妻子臣妾。繇百姓徒役也。
是比妻子于徒役。文句凡鄙。
不合经典。又分庶人章。
从故自天子以下。别为一章。
仍加子曰二字。然故者连上之词。
即为首章。不合言故。
是古文既亡。后人妄开此等数章。
以应二十二章之数。非但经文不真。
抑亦传习浅伪。至注用天之时因地之利。
其略曰。脱衣就功。
暴其肌体。朝暮从事
露发涂足。少而习之。
其心安焉。此语虽旁出诸子。
而引之为注。何言之鄙俚乎。
与郑氏之所云。分别五土。
视其高下。高田宜黍稷。
下田宜稻麦。优劣悬殊。
曾何等级。今议者欲取近儒诡说。
残经缺传。而废郑注。
理实未可。望请准式孝经。
郑注与孔传依旧俱行。又注老子道德经者。
实谓言。注家多罕穷厥旨。
河上公盖凭虚立号。汉史实无其人。
然其注以养神为宗。以无为为体。
其词近。其理宏。
小足以修身洁诚。大足以宁人安国。
河上公虽曰注书。即文立教。
皆体指明近。用斯可谓知言矣。
王辅嗣雅善谈。颇深道要。
穷神用乎橐籥。守静默于牝。
其理畅。其旨微。
在于元学。颇是所长。
至若近人立教。修身宏道
则河上为得。今请望王河二注。
令学者俱行。又按刘向七略。
有子夏易传。但此书不行久矣。
所存者多失真本。又荀勖中经簿云。
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
是先达疑非子夏矣。又隋书经籍志云。
子夏传残缺。时六卷。
今二卷。知其书错谬多矣。
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略云。易传子夏韩氏婴也。
今题不称韩氏。而载薛虞记。
又今秘阁有子夏传薛虞记。其质粗略。
旨趣非远。无益后学。
不可将帖正经。谨议。
王参政文集序1200年4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八、《平园续稿》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儒生文士或不足于事业,名卿大夫于文辞又不屑为,自西汉以来,二者已难兼矣。
班固作《儒林传》,记二十七人。
丁宽以《易》名家,为说至三万言,及景帝时乃为梁王将兵拒吴、楚,号丁将军,与韩安国等俱有功,遂推为儒林之冠。
复于京房、高相传中一再称将军而不名,以示别异,盖有深意存焉。
参知政事襄阳王公讳之望字瞻叔,生于羊、杜成功之地,慕其为人,博学能文,知略辐凑。
绍兴八年试南宫,蜀士孙道夫奇其文,力白知举,请寘魁选,位卑不见听,然亦名在第八
十三年,行都太学成,高选学官明年以公为录,即兼博士
坐阅五年,每值谈经,同僚往往避席。
四方英俊争求指授,作成为多,其杰然如王詹事十朋皆是也。
便乡求守荆门,遂持节入蜀。
遍历外台,以王官总军赋。
适金虏渝平,王师十万攻取郡县,保守关隘,累日不解甲。
公与将帅议论往复,费金谷钜万计,而储衍素备,蜀民不知也。
孝宗即位,公出使九年矣,官至太府卿,而难其代,诏侍从台谏集议,于是特增置户部侍郎升堂,谕使留公于蜀。
某忝御史,实发此议。
明年始还朝,仍以版曹参赞都督府
初见上,奏疏二千馀言,极论人主治兵与臣下不同,当如舜、禹、汉、唐及祖宗所以奉承天意者,援据经史,开陈时事。
上大喜,有大用意。
旋自铨曹直翰苑,易谏大夫,宣谕淮西,指画边防,讲明军政。
上益注意,即拜参贰,兼行右府
时和战未决,众论不齐,仅三月,除职奉祠而去。
眷倚殊未靳也,起典帅藩,超进资政殿大学士,而公病不能兴矣。
其季子铅通敏好学,念公遗文刻于蜀者讹舛特甚,手加编校,定为《汉滨集》六十卷,谓某之先大父与公先正为同年进士,以序见属。
惟公学根于经,故有渊源;
文适于用,故无枝叶。
奏劄甚多,皆可行之言;
内制虽少,得坦明之体。
酷嗜吟咏,词赡而理到。
尝游大峨,赋长韵,与客赓和至六七篇,下语如珠之走盘,用韵如射之破的。
其他著述大率近是。
世论文章事业,公实兼之,岂与夫一偏一曲之士校短量长而已?
惜乎!
时虽逢而未能尽其才,位虽高而不能久其任。
后之人读公之文,尚可以想见其为人,而秉笔太史氏者,亦或有考于斯焉。
庆元六年四月日序。
丁先生谢医士 元末明初 · 钱仲益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三华集卷十一
寂寞丁宽久卧痾,喜闻投药赖医和
鍊成金液丹尤秘,传得青囊术未讹。
十亩暖云芝草秀,一林春雨杏花多。
老夫亦有迂疏癖,愿乞灵方却病魔。
易洞为京口丁无咎中书玑之父) 明 · 倪岳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铁瓮城西小洞迂,碧窗深阒称吾儒。
心从天地穷三画,道向羲文究两图。
点罢尚惊秋露滴,读残真爱晚风呼。
丁宽旧学今谁继,刚见临池凤有雏。
书儒林传后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一、《宗伯集》卷一六、同治《新喻县志》卷一四
由而有所至者,道也。
使道出于一,则名不必立。
名之所立者,为道之散也。
故有圣人,而后有诸子。
同乎圣人,而异乎诸子者,谓之儒。
儒非特治笔墨,守章句也。
盖不稽古不足以诚身,不诚身不足以治人。
故稽古将以诚身,诚身足以治人,本末相权,以有立于天下,此先王所以命儒之意也。
三者有不具焉,则为儒者之病,而非先王所以命儒之意也。
故其理,则六经之所明言。
其事,则百姓之所日用。
居闺门,而所学者从政
在𤱶亩,而所志者事君。
则儒术之所加者博矣,岂独善身而外天下国家乎?
虞舜垂衣南面,环而相之者十有六人,上至日星,下讫禽鱼,无所不治。
盖其间有圣人焉,有贤人焉,圣贤所得于道者,大小不同,而命之曰儒则一也。
有公焉,有卿大夫焉,公卿大夫所立于位者,上下不同,而其使儒者为之则一也。
下至三代之间,史氏之所书,诗人之所赋,入则当国,出则总兵,功烈声名充耀乎天地,其迹虽不同,而使儒者为之则均也。
孔氏以四科进门弟子,曰德行,曰言语,曰政事,曰文学,其目虽不同,而其为儒者之事则类也。
岂滞于一偏,而天下之故有所不通乎?
夫子路之治蒲,孔子称善者三焉,则儒者之临民见矣。
子贡使乎五国,散天下之兵,霁诸侯之怒,而宗庙与享其安,则儒者之使四方见矣。
夹谷之会,司寇麾兵以诛莱人,齐侯畏义,鲁疆以辟,则儒者之治戎见矣。
惜乎天未欲治天下,七十子之徒在位者少,使唐虞成周之功,不复振于当世。
此时之不幸,而非才之罪也。
自兹以来,汉唐为盛,考其政事之善,策谋之良,出于儒者为多,则儒术之效,可谓著于近世矣。
间有诵先生之书,而不知其所以为书者,至于行义失中,设施悖理,彼皆梓匠、轮舆之拙工,天闲、国厩之驽马也,曷足以为才者累哉!
荀卿尝论子张、子夏氏之贱儒;
班固亦以谓匡衡、张禹之徒,独能衣冠蕴藉,无益于国。
若此类,亦常不绝于世。
而上之人或不察,往往不计贤不肖,遂并其术而非之。
是犹责医之不能,而并扁鹊、仓公弃之也,闇莫甚焉。
商鞅谓礼乐诗书为󶱀官,秦始皇帝燔六经,坑庶士。
汉之窦后、宣不喜儒生。
由徇其名,而不察其实之过也。
近观司马迁、班、范之书,《史记》自申公褚大西京丁宽刘歆东京刘昆蔡玄,凡颛门治经以师弟子相授者,谓之《儒林传》。
舍是,虽一时之豪杰,义动人主,功施当世者,不复以儒命焉。
夫三子之文章善矣,至其分传而名之,盖出其新意,以品裁人物之高下。
而其说如此,是亦作述之弊也。
若此者,盖亦有由矣。
彼其圆冠博带,坐而弦歌者,以为儒之法度尽于此,不知夫尧舜三代之命儒,不若此而止也。
是狃于末世之见闻,以为儒者治笔墨,守章句,而不知先王以此治天下也,岂不悖哉!
使后世之人,学古者则灭裂于世务,论今者则卤莽于经术,至有迭为楚越,忿起而相攻,而莫自知其所守,亦著书者告之不明之过也。
然则如之何而可?
曰:史之为书,因前人之是非,而无加损于其间,故命之曰实录,就其实而稽焉,则儒墨见矣。
名之未正,则如勿名。
然则三子之说如前所陈者,祗足以为书之赘也。
周易口诀义序 唐 · 史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乾象既分。苍牙应运。
三才阐位。八卦昭彰。
故能道济不通。人用无极。
自兹已降。视述多家。
田何传于丁宽京房得之焦赣
遂使异闻竞起。舛駮纷多。
深乖述作之由。全误圣人之见。
若使广求文句。博引證验。
浮诞日兴。华伪滋蔓。
诚谓周鼠终亏于郑璞。鱼目以混于隋珠。
今则但举宏机。纂其枢要。
先以王注为宗。后约孔疏为理。
至于卦繇六位。并备而释之。
彖以详略。阙而不叙。
大抵举其六卷。分为上下两经。
直以口诀为名义。决要为旨。
或经象未显。辄提纬以證文。
传疏未明。将考名以消义。
遂使疑袪理悟。还希述作之功。
学寡难周。耻腾波于瀚海云尔。
登第谢漕台主司 南宋 · 陈耆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一五、《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三一
较艺星台,猥玷白头之蒐择;
策名昕陛,遂陪众羽之奋飞。
脱半生坎𡒄之踪,繄一日扶持之力。
欲谢已晚,拊心而惊。
虽有乡大夫选举之方,而无部使者宾兴之法。
末俗波荡,多士云奔。
弃井邑而投异邦,匪惟失己;
托姻娅而缀他族,且复欺君。
乃如门客之一涂,实应朝家之三尺。
嫌疑所在,釐别首加。
故所得者若不胜其荣,而徐思之或反以为累。
如某者,秋风一介,夜雪百罹。
窥牖外之乾坤,几于入梦;
走笼中之日月,更觉惊魂。
虽强踏于槐花,每枉书于柿叶
故郊逐北,肠已九回;
上国图南,肱仍三折。
知穷通之有命,付得丧于无心。
徒以青衿远近之摩眉,滥师有若;
皂盖后先之接踵,谬舍盖公。
投其老矣之身,夺我归与之兴。
矧养志已乖于将母,虽得禄不足以及亲。
分抱遗编,永栖幽谷。
属圣主下搜扬之诏,而贤侯多迫遗之言。
强寻击楫之盟,远逐焚舟之战。
半涂而悔,几欲吾返于乡枌;
狭路可伤,未免旁分于围棘。
嗟穷鬼之为祟,惧怪神之不灵。
敢谓奎雷,忽纡岩电。
贬屈哲人之尺度,权舆贱子之才名。
染指南宫,信眉北阙。
虽钝迟寡偶,远惭考叔之先登;
然狂直见容,犹胜刘蕡之不第。
致身及此,举手为谁。
兹盖伏遇某官,沂水正传,闽山佳气。
思天寥邈,九霄之凤横翔;
策勋圣明,十朋之龟前列。
方其采芹思乐之日,已有拔茅征吉之风。
文柄远持,儒冠胥庆。
简拔盖先于豪俊,激昂猥及于疏庸。
伏生之《书》,信是源流之不误;
丁宽之《易》,尚惭剖析之未真。
积是叨逾,若何称塞。
某敢不磨砻晚节,抆拭古心。
一命浮荣,敢效儿童之骄溢?
百年正学,愿追师友之渊源。
归侍云深,编摩抑末。
河间丁襄教谕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頖水芹香袭佩裾,皋比中坐八秋馀。
令丞释菜询笾豆,子弟传经候起居。
春捷尚期廷试榜,年劳先入考功书。
广文异日推瀛海,只在丁宽众不如。
林提学挽词 宋 · 邓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文阵曾惊贤士关,青衿袖手仰登坛。
当年声价辉旸谷,晚节清贫奈岁寒。
地下修文屈颜子,人间谈易失丁宽
传家赖有千人杰,三接天衢不作难(自注:提学尝横经上庠,东夷受其传以归。)
游教授 宋 · 邓肃
世事龊龊饥寒语,恩怨嘈然相尔汝
蝇营狗苟端可怜,不见秋风黄鹄举。
君看三山夜降神,钟成人杰超不群。
堂堂劲气薄霄汉,藐视四海岂无人。
箪瓢陋巷谁知己,自足一樽(道光本作竿)钓秋水。
谁使文星射紫微,天书遂敕川龙起。
笑来南国开绛帐,议论清明森万象。
已令(道光本作经)炉锤无顽金,九万却抟羊角上。
飘飘归兴凌秋空,莫恨丁宽易已东。
天生若人不私子,当令四海遍春风。
搆虚轩有会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
山阳冻解山阴冻,位置阴阳天地心。
寒暑相催又成岁,去来无定孰而今。
为轩因迥楚望惬,得句搆虚羲象吟。
变动不居真视此,丁将军注底须寻。